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图片来源于七十二变 宝宝眼睛的生长发育从母亲怀孕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宝宝出生后就对光有感知了,如果你用手电光突然照新生儿的眼睛,他会皱眉、闭眼,在睡眠状态,光刺激可使宝宝扭动身体,甚至觉醒;4~8周时,宝宝会有保护性瞬目反射,如果有物体突然出现在眼前时,他会闭目躲避;到2~3个月时,宝宝开始有注视能力,可用眼睛追随一个移动的目标;4~5个月大时,宝宝就可识别物体的形状、颜色、认识母亲了;1岁~1岁半时,宝宝的眼睛可以跟随一个目标由远而近。 宝宝眼睛的发育有很强的阶段性,因此,在不同发育时期,眼保健的重点也大不一样。 新生儿期 (出生至28天): 应尽早检查并发现有无异常 应注意双眼的大小、外形、位置、运动、色泽等,尽早发现先天异常,并应防治源于产道的感染性眼病。 婴儿期 (1个月~1岁): 应注意避免外界不良因素对眼的影响 如大多数父母经常喜欢在宝宝的床栏上面悬挂一些可爱的小玩具,逗引孩子追着看。如果经常这样做,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也就是俗称的“斗鸡眼”。正确的方法是把玩具悬挂在围栏的周围,并经常更换玩具的位置。 由于宝宝的瞬目反射尚不健全,此时应特别注意预防眼内异物。刮风天外出,应在宝宝脸上蒙上纱巾;扫床时将宝宝抱开,以免风沙或扫帚、凉席上的小毛刺进入眼内。 婴儿期是宝宝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即使宝宝某眼患病,也一定不要随意遮盖。 幼儿期 (1~3岁): 谨防眼外伤 宝宝一天天长大,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眼外伤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告诉宝宝不要拿着铅笔、筷子等尖物猛跑,以免摔倒时尖物扎伤眼睛。在使用强酸、强碱等洗涤剂时,要让宝宝避开,以免液体溅到宝宝眼中,造成化学烧伤。 宝宝眼内进了灰尘等异物,应让宝宝轻轻闭眼,使其靠眼泪将异物冲出,如异物是在白眼球表面,可用消毒棉棒将其沾出,切忌用不干净的手帕去擦,因为这会造成眼球表面的划伤和继发感染。如果异物是在黑眼球表面,则应到医院请眼科医生帮助取出。 这一时期,宝宝学会了看书、画画,要让宝宝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坐姿端正,眼睛距书本1尺左右,每次20分钟为宜。应根据房间的大小为宝宝选择合适尺寸的电视,宝宝与电视的距离,应在电视5~7倍对角线以外,每次看电视应不超过20分钟。 学龄前期 (3~6岁): 防止用眼过度 宝宝的眼睛发育尚处于不完善阶段,长时间、近距离地用眼,会导致孩子的视力下降和近视眼的发生。尽量不要让宝宝近距离、长时间做作业。可以经常让宝宝向远处眺望,有利于眼部肌肉的放松,预防近视。 由于宝宝与外界接触的增多,患感染性眼病的机会也自然增多了。特别是在幼儿园或学校过集体生活,或是经常到公共泳池游泳的宝宝更要特别小心。告诉孩子不要用手揉眼睛。 宝宝应有自己专用的毛巾、脸盆,父母在给宝宝上眼药之前、之后都要注意洗手,以免使眼病在家中蔓延。 育儿热点文章: 1、专家:十招帮助缓解婴幼儿便秘 2、宝宝预防龋齿的三大误区 3、准妈妈必知的宝宝食品安全问题 4、秋季让宝宝皮肤水嫩嫩的秘诀 5、如何从舌头看宝宝健康状况? 6、3个方法助你及时发现宝宝弱视 |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16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