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分类是帮助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那么简单的可以这么分:
1、纯信息类知识:就是那种一般只要了解,不需要思考的。比如鲸鱼中体型最大的品种是蓝鲸;珠峰最高处海拔8848.86米等等……这种知识你掌握的再多就是本着最低限度的百科全书是认知世界的。而这种认知很容易进入无意义的状态,比如同是蓝鲸,那条才是最重的?重多少?确定是160多吨?多少千克呢?多少克呢?多少微克?多少…………神经病啊。所以只有“知识”,毫无意义。
2、系统性的自然科学知识:物理、数学、化学、生物等等。这些是通过对于事物的“科学”分析、推演去认知世界,同时因为加进了思考,也会成为解释世界的某个维度。然后再综合、再分散,形成新的维度。这一类最大的价值,就是格物,通过N(N=无穷)个角度去格,极大限度的开阔了人的视野,同时每个角度的思维特点不同,对于锻炼思维很有帮助。
3、生活常识类知识:“百无一用是书生”,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生活常识类知识太缺乏,你其他知识再多也是没用。这种极端的生活功利知识主义,肯定是错误的。但这类知识是很有价值的。生活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而且和我们联系太密切。这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更好应付生活,然后你会在生活中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比如,“哎呦,张老师真可惨的,她们家那口子连手机支付都不会,你说说要这男人有啥用?”,听到这句话,你就认识了世界中有些人很烦,进一步思考,你就会发现他们这么烦的内在逻辑,于是你开始从这个角度解释世界……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4、历史类知识:历史其实就是过去的“现在”啊,不仅如此,它还展现了发展的过程。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了解及思考相关的知识,对于你认知和解释世界是多么重要了。记住啊,只了解,不思考,啥用没有。
5、哲学类知识:哲学本身就是思辨,所以这领域的知识必然伴随着思考。而这类思考最有价值的简单分为是三个方面:一、求真;二、锻炼思维:三、求本质。这些对于人认知和了解世界太重要了。
6、社会学常识类知识: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不想整天被忽悠,总是雾里看花,你就得了解并思考这类知识或者进山隐居。
7、人文常识类知识:跟“人”有关,你是人吗?你活在人群里吗?所以,对其进行了解和思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8、专项求生技能类知识:任何时代,纯靠体力挣钱、求生都不存在。信息时代知识(及其运用)更值钱。搬砖的,知道怎么省力;当医生的,贩卖相差信息和经验;小白领至少能熟练使用办公软件;卖肉的知道如何分割和吆喝;贝爷告诉你那个虫子能吃……人们认知和解释世界最主要的方式,其实是通过求生。
9、专项兴趣类知识:活着还得玩啊,不然多无聊。喜欢踢球的,知道外脚背怎么发力?脚弓怎么接球?喜欢喝茶的,知道那些茶该怎么沏?怎么避免买到除草剂过多的茶。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喜欢、你研究、你认知、你解释……
10、审美常识类知识:须知“口味无好坏,品味有高下”。就是这么个简单的常识知识,很多人并不理解,所以天天跟人抬杠。感性是认知世界的基础,审美则兼具生命体感受和社会性影响两方面。
就先到这吧,差不多了,写累了。最重要的不要迷信知识,知识本身除了考试无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204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