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从古至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直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目标,远离痛苦、获得快乐始终是人们期望实现的心愿。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离苦得乐呢?

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人生在世,总难免会品尝苦的滋味、遭受苦的煎熬。一个“苦”字道出了人生的不易。

生活困苦,工作辛苦,创业艰苦,生病痛苦,吃药口苦,心情愁苦,伶仃孤苦,这苦那苦。恐怕在生活中随便找来一个人都有诉不完的苦。

在佛教看来,人世间的所有苦可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称为人生八苦。

下面,非凡就简要解释一下这八苦:

生苦,人们都知道母亲怀胎十月是受了许多苦的,殊不知腹中婴儿在此期间也受了不少苦。待到婴儿脱离母体降生世间,则受到外界冷热温度和空气的刺激。而且初生婴儿皮肤细嫩,被接生者抓来提去,肉体上的疼痛非言语能够形容,婴儿出生后大声啼哭,恐怕与此不无关系。生之苦,人人都经历过,只是大都不复记忆而已。

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老苦,人出生后逐渐长大,经历幼年、童年、少年、青年等阶段一步步成长,然后进入中年,直至步入老年。年轻时,人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很旺盛,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容颜日渐苍老,身体机能也逐步衰退,纵使养生有术,也难以抵挡衰老。

病苦,常言道:“人吃五谷杂粮,哪有不生病的。”人只要降生到世间,就免不了与各种疾病打交道。疾病,无论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对于人的折磨。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是人们简单而朴素的心愿。

死苦,有生就有死,生于人间早晚有走到生命尽头的那一天。能够寿终正寝,无疾而终,是修得的福报,不是谁都能做到的。且看当今生活中,许多人临终时都要经历各种痛苦,有疾病折磨之苦,有抢救时的疼痛之苦,有亲人眷属哭嚎的烦扰之苦。人有生老病死,都难逃一个苦字。

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爱离别苦,与自己挚爱的人分别是痛苦的。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即使再亲密的人也有分别的一天。若是生离,则还有相聚之日;若是死别,则此生重聚无望。失去心爱之物,也令人怅惘,若不能失而复得,则愈加愁苦。

怨憎会苦,与爱别离苦相对。与自己讨厌甚至憎恶的人或事物相遇也实在是一种痛苦。人活一世,谁又能事事如意呢?常言道:“不是冤家不聚头。”人们在生活中,往往不喜欢谁,反而常常遇见谁;越是相互厌恶的人,越时常被安排到一块。如此不仅痛苦,也很无奈。

求不得苦,自己想要追求的人追不到,想要获得的东西得不到,想要实现的愿望达不成,都会带来痛苦。可心想事成、事事顺意不过是美好的祝愿罢了,没人能够凡事都得偿所愿。况且,人的欲望无穷,也就难免烦恼不断。

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五阴炽盛苦,五阴也译作五蕴,蕴是积聚和合的意思。五蕴指色、受、想、行、识。其中,色蕴属于物质现象,其余四蕴属于精神现象。有情众生的整个身心由五蕴聚合而成,如火炽燃。这一苦,是前七苦的根源。

在佛教诸大菩萨中,最为世人熟知与恭敬的当属观世音菩萨,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

非凡以为,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广为世人恭敬礼拜,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苦精神。

佛经中称娑婆国土为五浊恶世,众生苦多乐少,性情刚强难调。观世音菩萨正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著称,为普度众生而寻声救苦、随类化现。

佛经典故: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有大因缘,是因为这个缘故吗

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若想离苦得乐,不能光指望佛菩萨救度,还得靠自身努力修行。清心寡欲,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自度度人。

灭苦的道理就在四谛之中。

作者:袭非凡(非凡之音)

深入经藏,演畅法音,匡扶世道净人心。

(本文系原创首发,图片来源于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205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