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禾乐学
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循环往复,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是为“小暑”,节气中排行十一。“小暑”的“小”显示了微弱,“暑”的古意之一便是热,意味着此时才微微的热一下,到了“大暑”,夏季的热才算是攀上了高峰。

古人对节气的描述,往往和自然现象有关,他们将小暑划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一候温风至”,说的是空气流动时带着热浪,风都暖烘烘的。“二候蟋蟀居宇”,蟋蟀离开自己居住的地方,到墙角下躲避暑热。“三候鹰始鸷”,“鸷”是凶猛的意思,雏鹰感受到杀气未肃,开始学习鹰击长空,迎接肃杀之气。

现在的人觉得天热,都往空调房逃,然后吃着冰霜的西瓜,那么古人暑热往哪里跑呢?陆游的诗可参详一二。
《逃暑小饮熟睡至暮》
宋代陆游
槐影桐阴欲满廊,纶巾羽扇自生凉。
新篘玉瀣陈双榼,平展风漪可一床。
驰骑远分丹荔到,大盆寒浸碧瓜香。
湖边谁谓幽居陋?也爱迢迢夏日长。

意思就是,找个树荫,躺在床上,扇下扇子,吃冰爽可口的荔枝、瓜果,实在是惬意,幽居的陋室都成了湖景房。正所谓“逃”一次,就会有第两次,再分享一首陆游的“逃暑”佳作:
《逃暑小饮熟睡至暮》
宋代陆游
桑落香浮槲叶杯,甘瓜绿李亦佳哉。
虚堂顿解汗挥雨,高枕俄成鼻殷雷。
静听风声生槛竹,徐看日影转庭槐。
晚凉更动扁舟兴,北渚红蕖已半开。

陆游的诗诠释了舒畅恣意,而白居易的诗则印证了一句话“心静自然凉”,我们来品品吧。
《销暑》
唐代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小贴士:
1、小暑时汗多湿气重,需要多吃一些健脾、祛湿解暑的食物,比如荷叶、薏苡仁等食材。
2、小暑时,天气炎热,可以趁着阳光好,把家里的被褥、羽绒服等厚重的寝具用品晒一晒,防潮防霉,去除螨虫。

*本公众号致力于知识分享、科普教育,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图文无关,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20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