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高城市化率和人口负增长的到来,房地产行业将不得不步入黑铁时代。对于房产从业者来说,无非面临两种选择:转行和转型。
对于已经成功转行的朋友,先对您道声恭喜。
因为作者本人也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本文重点是想与那些在房地产相关行业已经积累了一定资源、希望通过转型深耕本行的朋友,探讨一下未来如何通过转型继续立足于本行业而不倒?
之前写过一篇口碑还不错的文章继房地产之后的下一个资金“蓄水池”,里面写到:数据将成为继房地产之后的下一个资金“蓄水池”。
到现在还不相信这个结论的人可以关注一下国务院最近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这个文件属于数字经济的顶层规划。

所以说转型的总体思路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尽可能让自己的工作与新的“蓄水池”扯上关系,也就是在房地产行业中引入“数据”。
这并不是天马行空,具体思路且听我娓娓道来。
我们回顾国内自互联网出现到普及的这几十年,会发现大多数的生产活动都在围绕着两个事情:信息产业化和产业信息化。
信息产业化,即把信息技术产业化,可以理解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扩大用户),典型代表如华为、中兴。

产业信息化,即在原有的产业中加入信息技术(互联网+),典型代表如美团外卖、滴滴。

这“两化”可以推动中国进入数字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可以把人类的各种行为打包成数据,再利用合理的算法推送给有需要的人,从而达成高效的价值输送。
所以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数据不仅成了人们新的“刚需”,其体量之大、带动的产业规模和就业规模之大,足以成为现代资本新的载体。
原本房地产因其具备居住的刚需属性做支撑、有足够大的体量、且能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丰富、可以大规模拉动就业等特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自然而然地成为了过去资本最佳的载体。
但在进入存量时代以后就很难单靠买楼谋求大的发展了,必须引入可以带来增量的新做法。
那么如果前文的推断有效的话,我们参考前面提到的“两化”,就可以得到转型的路径基本上就是:信息房产化和房产信息化。
房产的这“两化”也许将成为未来房产人实现阶级跨越的重要途径。
先说说信息房产化,这词听着很玄乎,其实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虚拟化的世界,典型代表是元宇宙。这个虚拟化的世界可以满足很多现实世界中不便实现的场景应用,如数字资产、远程办公、云旅游等。
chatgpt的出现,可以让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码农”,让你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去改造虚拟世界。
尽管如此,信息房产化的高投入会成为拦住大部分人的高门槛,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其实并不友好。换句话说,这属于少数人的游戏。
所以接下来要重点讲的是大多数普通人能参与的转型产业:房产信息化。
所谓房产信息化就是在存量或新建的建筑物中加入信息技术,比如在建造方面可以利用机器人代替工人服务开发商(B端),在使用方面则可以利用智能家居服务用户(C端)。
机器人建造很好理解,它可以大大提高建造效率,但因为有安全、质量、进度、成本等条件的限制,仍需要较长的时间去改进和实现。
相较而言,作为服务于使用端的智能家居就容易实现得多,它可以在用户使用过程中收集用户数据(生活习惯),通过学习人类的思维让家具变得越来越智能化。
而不管是智能建造还是智能家居都只不过是数据载体的一种形式,一旦数据库足够庞大,智能系统便可以利用合理的算法向用户推送需求产品,具体的做法我们可以参考一下特斯拉。
了解特斯拉的朋友应该知道,这家公司在硬件上其实并没有领先国内车企太多,其中最重要的组件电池大部分还都是采购自国内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
真正让特斯拉称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是它的软件,也可以说是它的自动驾驶,其中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实现的基础就是大数据。
其实,特斯拉的驾驶者每行驶一段路程就能为它的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一组数据,你每一次的拐弯直行、每一次的应急处理都会被形成数据上传到平台大数据系统里,也就是说这个系统一直在“学习”人类开车。
当这个数据库足够庞大时,系统就可以为各类驾驶场景实时提供最优的驾驶方案,这便是实现自动驾驶技术的底层逻辑。
一旦这个驾驶系统能同时满足精准度和安全性的要求,庞大的特斯拉用户为了能体验这套高效且安全的驾驶系统,将不得不掏钱为这些本属于自己的数据买单。
而当你开始依赖这个系统的时候,特斯拉还可以引入商家形成新的电商“卖场”,这个“卖场”因为有人工智能的加持,将会比现有的任何平台都更“懂”你的需求。
既然特斯拉可以利用一台汽车收集客户数据来服务客户,那么智能家居是否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手法”去做类似的事情?就像让一台特斯拉更懂你的驾驶习惯一样,让你的家具更懂你的生活习惯。
我们可以想象一种场景:你的空调可以根据你的体感温度自动调节气温以防止你半夜被冷醒,你的热水器根据体感温度调节水温以不至于"冰火两重天",你的厨房仓储器在你快没盐的时候提醒你或者自动帮你下单购买,厕所纸巾盒提醒你厕所快没纸巾了,你的窗帘会根据光照强度自动收放等等......
从技术上将,我们只需要在每一套家居中安装一个蓝牙和一个信号的传感器,然后通过蓝牙把信号传导到一个联网的集成系统里进行统一指挥,很多功能便足以实现。
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能中枢网关,它可以通过蓝牙接收传感信号,再通过网络与手机连接和反馈处理。
这里再插个题外话,如果我们不想用手机控制家具,能不能用语音互动呢?作者想到了这几年卖得很火的一款智能音箱“小爱同学”。
是不是通过这样一个语音互动设备就可以把我们的需求说给智能网关去“理解”和反馈呢?据说这款音箱在与人互动过程中还会变得越来越懂你的需求,小编自己准备买一台来试试(小米的产品确实好用又实惠)。
说回行业转型,如果说智能建造和智能家居有一天能拥有像特斯拉一样的庞大市场,你的一些生活习惯可以在被你允许和不泄露隐私的前提下,上传至大数据系统中,而系统则可以通过高级的算法精准推送到有需要的人家里。
而到了WEB3.0时代,数据的所有权将不再归私人平台所有,大概率归国家或者个人所有,也就是说,当你的生活习惯被用户采纳的时候,你便可以得到相应的商家广告费和知识版权费。
这里我们不讲那些高大上的新基建、信息安全、智能系统等等行业的东西(也不适合普通人),仅总结几种适合普通人转型的就业和创业方向:
家居自媒体:把自己的生活方式以原创短视频的方式上传至自媒体平台中(未来web3时代个人版权将更加容易得到保护),变现方式包括平台补贴、商家广告、线上带货等。参与数字房产的设计或施工:在房地产存量时代新建楼房会大幅度减少,但装修改造翻新的工程不会减少,如果智能建造和智能家居的成本大大降低的同时还能创造效益,改造翻新的需求将大大增加。社区服务:如果房子实现智能化,那么社区服务将会更加高效和便捷,一些聪明人就可以把更多如餐饮、代取、二手买卖、招租之类的有偿附加服务做到极致,物业从业者如果不能成为这些聪明人就可能在某些方面被他们取代。创建生活共享平台:如果这个平台足够智能且受用户认可,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商家向你“交租”。这属于创业领域,但个人认为门槛不是特别高,适合有创业想法的普通人去尝试。
过去作为最大的资本载体房地产是由一块块砖头堆砌出来的,仅能满足居住需求。未来以数据为代表的新资本载体将从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出发,满足用户更高级的需求,这对房地产行业会有多大的影响非常值得我们思考,至少在作者本人看来,这还是一片巨大的蓝海领域。
最后提一点思考:如果数据取代砖头成为大资本载体,未来影响房价的配套因素会不会从旧基建体系变成电力和算力体系?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20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