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创新动能 甘肃交科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甘肃交科集团全面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高地,努力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创新动能 甘肃交科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打好特色技术攻坚战。主动融入省公交建集团科技创新体系,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的科技项目攻关活动,努力抢占特色技术制高点,比如基于区块链的交通产品全链条质量管控技术解决了交通产品质量控制信息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难题;蓄能自发光交通产品通过变被动发光为主动发光、解决了夜间行车安全和节能降耗问题;甘肃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水运)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体系的建立和研究,为我省公路水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技术和数据支撑;智慧交通产品检验和信息化技术方面研发了设备4套,申请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5项。编制完成《甘肃省公路桥梁服役状况白皮书》。参研国重项目1项、主研省部级项目6项;授权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6项,主编和参编标准9部。10余项成果获中国公路学会全国公路微创新大赛银奖、省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等奖项,参与的项目获全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一项。“智慧物料系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一批平安百年品质工程项目清单,“云帆济海”桥模作品在甘肃省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积极升级发行《甘肃交通科技》。承接了甘肃省“十四五”交通科技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等工作。

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创新动能 甘肃交科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打好成果转化提质战。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打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化、产业化的通道。交通工程质量管控方案成果在中川机场T3连接线、陇漳、武九等高速公路项目成功推广应用。蓄能自发光交通产品在双达、合和、兰临长下坡等项目成功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的交通产品全链条质量管控技术应用”成果在兰永临、康略等项目成功应用。自主研发的“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度监测系统”“边坡生态动态监测系统”“隧道光环境全域智慧监测系统”等多套监测设备及软件平台在灵华高速、G309线合水至西峰段公路工程等项目应用。公路隧道风机支撑结构检测技术、无损快速检测技术、无人机检测多场景应用、试验检测电子商城等新技术的应用,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多样化、专业化的技术支持,近年来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转化产值、科研经费收入稳步增长。

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创新动能 甘肃交科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打好平台建设提升战。创新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获批设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第三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甘肃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认定,甘肃省企业技术中心通过现场审核。优化提升试验检测、桥隧健康监测、道路材料、环境监测等方面的省部级创新平台,全省首个光电实验室具备了申报省级创新平台的条件,建成“公路桥梁数字化管养与决策系统”。在兰州新区建成试验检测中心基地一期工程,解决了近十年没有自有试验检测生产场所的难题。加快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西北地区首个模拟场景工程要素最全、搭载应用设备最多的智慧交通产品综合研究、人才培养、成果推广基地;引进3000吨动态压剪试验机,建成省内首个超大吨位的金属材料和减隔震产品共享开放试验平台。

聚焦主责主业 增强创新动能 甘肃交科集团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积极进展

打好体系优化提效战。持续优化科技创新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项目、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首次实施立项自主科研项目、开放基金项目和微创新项目。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依托重难点科研项目有针对性地锻炼技术骨干,组建了由80名技术骨干组成的7个创新团队,柔性引进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参与重大项目研究,4人获评为全省领军人才;完善了高层次人才管理等机制。制定了《科技创新提升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强科技”行动。探索建立了“12357”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了较为高效的科创运行机制。与中科院一院三所、北京交大等10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协同创新机制。

创新维艰,奋斗以成。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交科集团将全面贯彻落实省公交建集团对公司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以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开展检测监测科技创新为方向,以建好建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抓手,努力在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开展特色优势项目攻关、促进优质产品转化、强化高层次人才保障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为省公交建集团科技创新体系优化和质效提升作出积极贡献。(曹铭钧 李瑜)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528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