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岁高龄的亿万富翁巴菲特,前不久在东京接受《日本经济新闻》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经济局势的看法,未来20或者50年,美国、日本都变得更加强大。作为一名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他的眼光独到,言论具有权威性。
但是他这次的言论,却被不少网友质疑,认为巴菲特这种言论没什么技术含量,巴菲特本质还是个商人,由于资本的趋利性特质,巴菲特更多的是看重金钱和利益,几十年后,或许巴菲特已经不在了,也无法去认证他的猜测是否准确,其实大家更关心的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如何?
他为何看好日美发展?
当前国际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金融界大佬巴菲特却看好美日发展,这背后有何逻辑?
巴菲特出生于美国的黄金时代,美国多年来高速发展的经济,也使得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信心,因此他对于美国保持这种信心,其实也并不奇怪。

至于看多日本,不少人觉得,巴菲特在大约三年前已经买入日本股票,而且是日本商社的股票,这类股票在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比较小。
而且这三年间,伊藤忠商事、丸红、三菱商事、三井物产、住友商事等日本五大商社的股票,股价和业绩都比较出色。
巴菲特近期坦言:日本是除美国以外最大的投资目的地。
而现在,巴菲特持有的股票已经大幅度上涨,利润丰厚,作为一个投资界传奇人物,言论上具有一定的跟随效应,这也会一定程度上推动外国投资者购买日本股票,这不相当于给巴菲特抬轿吗?
应该休息的不休息,还要天天high翻天,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是非常可怕的。
日本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通缩和贫血式经济增长后,4月份CPI比上年同期增长了3.5%,但日本央行并没有表现出提高利率的倾向。
而低利率又提高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出口收入,这些公司也因日元贬值获得出口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位居世界第一。
日本劳动力的20%都和汽车有关,现在中国汽车出口成为世界第一,那么日本海外汽车市场份额或将会被压缩。
其次,巴菲特毕竟接受的是日本媒体采访,而且美日一直以来还是盟友关系,日本的老龄化程度正在加剧,劳动人口红利日益减少,这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唯独可以给日本安慰的是,日本基础设施和相关民众保障已经完善,芯片制造方面依然全球领先,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

当然,巴菲特除了是投资大师,更重要的是他是商人,在任何时候,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

美国现状很糟糕
美国最近银行业的暴雷事件,让不少储户感到恐慌,一旦他们集体跑到银行取款,就会造成挤兑,这就比较恐怖了。
虽然是中小银行,但对经济的贡献却一点也不输大银行,美国对大银行监管比较严,而中小银行相对宽松,很多普通企业资金周转都是依靠这些银行来实现的。
如果中小型银行遭遇挤兑,很多企业就借不到钱,进而影响经济的复苏。

美国现实的问题是利息越来越来越高,企业借款成本也在增加。而储户在银行的存款,也仅仅只有25万美元的保障,超出这个额度就各安天命了。
而银行出现风险,也会影响到拜登的支撑率,银行理论上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无论是哪个国家老百姓,都认为执政者应该为银行业安全负责。
如果拜登去砸钱给银行兜底,技术上可以,但是现实却不允许。
美国债务上限和通胀问题已经让拜登很是头疼,这个时候还要去给银行兜底,多少还是很困难的。

而巴菲特却说,未来20或者50年美国更加强大,难免让人觉得有点信口雌黄。
美国经济的问题实在过于复杂,一环套一环,根本没有什么万全之策。
拜登当下最要紧的已经不是银行业风险危机,而是美国债务,举债过日子,也得有个度,因此国会给你设置一个上限,但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债务马上要到这个上限了。
但美国历史上,借债已经上瘾,不断地提高债务上限,让当局继续有空间借更多的新债。

美国两党虽然在债务上限问题上斗得你死我活,但从宏观上看还是蹲在一口锅里吃饭的,无非是你多一口我少一口的区别,总不能为了几口饭就把锅给砸了。
所以最后经过反复的扯皮,相互之间做出一些利益上的妥协,从而提高债务上限。
发行新债就意味着印新钞,印新钞就必然会加重通胀,而通胀加重了是不是又要加息?
利息提高后,是不是更加还不起钱?到时候新的债务上限是不是到达得更快?
这似乎已经进入一个死循环,按照当前利率水平,用不了多长时间美国每年要还的利息就冲破1万亿美元,这可是一个不小的负担。

美国走到了当今这一步,接下来发展又会如何发展呢?
一个国家越强大,对生产力的需求就越高,一个繁荣的市场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足够的安全保障,一个发达的大国必然是一个拥有强大生产力的现代化工业国家,而美国这方面恰恰很弱。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一直是全球科技进步的发动力,但现在的情况真的和以前大不相同。
前段时间,在新闻上看到美国俄亥俄州发生了重大的化学品泄漏和爆炸事故,看起来这只是一个小概率的火车脱轨事件。

但是你若查阅相关数据就会惊奇发现,仅仅是去年美国就发生了1164次火车脱轨事故,平均每天发生3.19次。
这已经是家常便饭了,如此频繁的脱轨事故,只能说明一个问题,美国经济衰退已经被暴露了。
完善的铁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工业化大国标配,一个国家内部产业链要实现高效协作,主要靠的就是铁路网。
美国在多年前就修建起来的铁路网,就目前事故频发而言,表明现在铁路已经年久老化失修了。

“泱泱大美”铁路脱轨风险极高,这就是硬国力的不足,这也说明美国人在工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已经躺平了。
所以,别听拜登每天咋咋呼呼地要“重振制造业”,就连铁路安全运输都没办法搞定,如何发展现代化工业。
而美国的公路也好不到哪去。
而另一方面,美国工业用电量和总发电量也明显落后中国,在去年总发电量也只有中国的一半,而工业用电量近20年都没有增长。
工业用电量和总发电量都起不来,所谓的“重振制造业”就是空中阁楼。
没有最基本的工业基础,还想搞产业“转移”或“回流”,都是隔靴搔痒,改变不了大局。
在近日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公开表达了这么一个观点:美国经济极盛时期或将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极盛时期结束并不等于明天就立刻被其他国家所替代,烂船都还有三千钉呢,更何况美国还是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超级强国。
这也许就是他认为在美国未来还将继续强大的原因吧!

中国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整整一代人的人口红利代价,才换来了今天的工业基础,
但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却未提及。

他之前不断的减持比亚迪股票,不少人猜测,他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态度表现得并不乐观。
其实相比于西方国家,中国的商业环境还是欣喜的,但美国的不断地制造人为的摩擦,让那些在中国市场投资的大佬,惶恐不安。
那种私人投资者被美国政客各种打扰,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对于中国企业的投资,在巴菲特眼里已经成了“风投”模式。
商人是非常看重利益的,因此在有风险的情况下,减少持有中国资产,对于巴菲特而言,也在情理之中。
对于中国的未来,我们也不向外人说道。
随着中国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结合当前发展情况,加速拓展全球各地的市场及强大的国内市场,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我们的光伏等产业已经是打爆全球的存在,尤其我们还在特高压、储能等大量新能源关键环节具有碾压性的优势。
这就减少了对美元石油的依赖,从而强化对“新能源-人民币”的依赖。
城市化的进程还在稳步推进,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消费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
近几年,美国在科技领域对中国的封锁,也将中国潜力逼了出来,芯片产业也在不断突破。虽然美国在科技领域很强,但中国也正在崛起,这两点其实并不冲突。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实力依旧很强大,但我们也要看清中国正在崛起的现实,这两点其实并不冲突。

伴随着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中国将会面临更加困难的挑战,但相信我们国家会在这些挑战中迎来更多的机遇。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565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