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社会发展出现了哪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哪些是对目前中国有借鉴意义的?

比起搞过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其他东亚甚至东南亚国家,比如日本、韩国、印度等,都存在一个隐性的社会问题,那就是,传统的社会阶层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被现代化的民主制度所代替,他们仍然深层次的折射到社会的细微深处,比如日韩的家族制度和印度的种姓制度,还在非常严重的影响着当下的社会生活。在日本,政治家的儿子还当政治家,企业家的儿子继承企业,小业主的儿子继承家里的小产业(开便利店,或者小工厂,或者务农等等),而上班族的孩子就只能继续当上班族,最多是去大一些的企业里上班,以漫画《哆啦A梦》为例,其中强夫虽然瘦弱,但看故事中的描绘,不是政治家的孩子就是企业家的孩子,所以才带着个眼镜,看似应该是学习还不错,为了以后大学毕业走父母安排的生活;胖虎明显是个小业主家的孩子,家里开便利店,这种孩子学习不用太好,因为再找不到工作,也可以继承家里的小店,以后吃喝不愁,所以胖虎学习上也是马马虎虎;只有主人公大雄是个平凡家庭的孩子,妈妈是家庭妇女,爸爸是个上班族,在外面要应酬,要加班,每次回家都很晚,有时候还喝的挺醉,所以大雄是比较苦逼的,他日后就要跟其他所有平凡家庭出身的孩子一起抢工作,而大部分日本漫画中的主人公,大多以“大雄式”的家庭背景为主。日本是一个过于稳定的国家,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为了控制对亚洲地区的战略掌控,为了快速控制日本政治,姑息了大量的战犯,战时就职的很多人,甚至没有被罢免,还有不少战犯阶级被美军赦免,又重新回归政坛,这里面就包括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的祖父,而日本的社会局面,也从二战结束后到现在,没有发生什么本质上的变化,日本大企业发展的好的,几十年还是那些,日本的年轻人只有就业一条路走,要不然就继承家业,绝对没有创业这个选项,全社会都没有这种氛围,连开一家小咖啡店,或者服装店,都需要家业的支持,个人很难完全支撑这样一个小店的经营的。另一方面,您可以能会问,那日本人可以离开日本呀,但很遗憾,这个选项在日本人心目中也是不存在的,日本的岛国心态非常重,认为日本就是家,是天堂,岛外的生活不可想象,所以日本人是亚洲族群中在本土外生活和发展最少的一个民族,同时,因为战争和善后原因(以及美国人的原因),日本在亚洲本地区内(日本之外)活动的范围和人群也非常稀少,所以日本人只能呆在国内,找机会上班,升职加薪,努力的就业,委屈求全,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在一个几乎全封闭的社会环境中,人的集体意识越来越强烈,个性化意识越来越淡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日本不乏大型跨国企业和财团,但企业运营效率却出奇的低下,即使全社会范围内常年的加班和超长时间的上班,其所创造的价值却出奇的有限和一般。

谈到社会阶层给一般人社会生活所带来的桎梏,我举一个韩国的例子(韩国和日本甚至印度在这点上是很像的,看韩剧就可见一斑),在一部关于空难记实的纪录片当中曾经有过一集,介绍的是一起大韩航空公司货运飞机的空难事件,其中原委无外乎就是仪器故障,再加上飞行员判断失误,但调查人员却发现一处非常有争议的问题,那就是,除了机长以外,还有两名副驾驶员,这两名副驾驶员完全有机会,也不可能错过发现故障并作出正确判断的机会,但为什么当发生了如此紧急的故障问题时,这两个副驾驶几乎都选择了沉默,那可是关乎他们自身性命的关键时刻。后来调查人员通过对大韩航空公司的公司培训以及人员体系中发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社会阶层体系在企业文化当中所起到的作用。原来韩国的航空公司所聘用的机长几乎全是由空军退役下来的飞行员,而在韩国,能够担当空军飞行员的人,都来自韩国的显贵家族,飞行员以及飞行员背后的家族,在韩国社会都是极具影响力的,因此,韩国航空公司对于自己所聘用的飞行员往往是不敢做过多的培训要求的。调查人员随即又对多个韩国航空公司的飞行通话记录做了调查,结论是,飞行期间,韩国机组人员的对话和沟通相当之少,更不存在别国飞行机组会进行的一些非飞行任务的闲谈内容,机组人员存在极大的隔阂,基本上就是机长一人在发号施令,其他人员只能听命执行。也正是因为这种社会阶层渗透到企业文化当中的人际关系/层级关系导致了这场空难,而他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这个例子可以解释很多关于日韩甚至印度这些社会阶层还十分严重,并且渗透至社会方方面面的国家的社会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56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