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日本女性,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不是身着和服、脚踩木屐、谦让服从、温良恭俭的女性形象?
这种日本传统女性特有的克制形象,似乎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日本社会所独有的女性文化。但数据表明,近年来日本年轻女性“零欲望”现象呈扩散趋势,有超过4成、约1000万的日本女性不打算恋爱和结婚。
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选择避开婚姻?持续走低的低结婚率背后,又能映衬出日本社会怎样的社会问题?

- 一、 从“贤妻良母”到“孑然一身”
在日本文化传统中,“阶层”始终作为一项重要的概念存在于日本社会之中。从社会地位、家族关系到年龄乃至性别,任何的差异都是阶级层面的参考依据。
封建时期,日本的社会结构保持着父系家长制结构,这意味着男性占据宗族、家庭生活的主体地位。妇女则如同丈夫的“奴仆”,实现家族的传宗接代、相夫教子,在社会中地位较低。
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步入文明社会,在这一时期,部分日本启蒙先驱曾发动妇女平权运动,为日本女性争取到受教育权等诸多权利,但日本社会家庭文化中“男性独大”的观念依然长期存在,妇女在家庭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附属”的角色。
在长期社会观念与家族传统的传承影响,与诸多文艺作品的渲染之下,日本女性的形象逐渐定型,也几乎成为世界范围内妻子形象的典范。
她们的形象,代表了为男权社会所希冀的异化女性形象。在为男权而服务的社会环境下,她们压抑自身的想法与欲求,竭力地扮演好“贤妻良母”的角色,精细、克制、谦卑。

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日本女性选择走向“单身之路”的首要因素。
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大量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然而,日本文化中固有的观念,却依然要求女性扮演好家庭主妇的角色,甚至为之牺牲自己的事业与人际交往。
为何一定要委身婚姻,牺牲时间与自由,承担压力与焦虑呢?孑然一身,雕琢自我,不受约束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这何尝不是一种生活方式?
这种思想被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奉为圭臬,幸福并非要依靠婚姻实现。
于是,经历开放思想熏陶的日本女性,选择抛弃掉世俗施加在她们身上的枷锁,将时间与金钱留给自己。工作-辞职-旅游-工作的生活方式,呈现在越来越多日本年轻女性的生活圈中。

倘若只是思想方面的一厢情愿,还尚不足以产生日本如此高的女性单身率。而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正是生活压力与生活成本的加大。
自上世纪以来,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极为迅速,不仅迅速摆脱二战阴影,更是把握住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等多个经济发展契机,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但光鲜亮丽的GDP数据背后,隐藏的是日本忙碌、焦虑的社会情绪。在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日本节目中,日本街道上似乎遍地都是西装革履、手提挎包、匆匆赶路的上班族。
日本的加班文化,如同寿司与生鱼片一般“声名远扬”,加班几乎成为每一处日本职场心照不宣的守则。这助就了日本经济发展的步伐,也无形中磨损了职场人的身心。
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与紧张的生活压力,“单身”成为内卷方程式下,不可多得的一道优解。

选择单身,便不必再为未来的婚姻生活而顾虑。他们可以将薪水倾注到自己所爱的事物上,而不是恭恭敬敬地存入银行,唯恐无法应对那场尚未到来的婚姻。
因此,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开始质疑与摒弃“传宗接代、相夫教子”的固有女性形象,她们不顾世俗侧目,毅然决然地步入单身道路。
如此应对之法,不乏“不染红尘”的释怀洒脱,也折射出面对生活压力时妥协的无奈心境。
人类并非冷血动物,感情是深埋人类血脉中的需求。生于尘世,我们都渴望能够得到关心与爱护。“冷暖自知”的生活也许潇洒,却无法逃离夜深人静时的孤独。
“单身”究竟是否为一条值得尝试的人生道路,这一问题并没有固定而确切的答案。在单身与结婚均要承担代价的今天,日本女性的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 二、 从“全民皆婚”到“单身社会”
据2015年日本政府调查显示,日本社会的主要问题,已由“少子化”逐渐演变为“非婚化”。这一令人啼笑皆非的状况,成为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严峻问题。
“少子化”尚且具备一定的婚姻基数,“非婚化”却昭示着这一基数的崩坏。倘若放任情况继续恶化,未来的日本将有超过一半以上的人保持单身。
在上世纪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为了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填补战后劳动力缺口,日本政府改革日本企业制度,确立“终身雇佣制”与“年功序列制”等企业管理手段。这一制度给予日本人稳定的工作岗位,允许其在经济来源得到保障的同时,专心经营家庭。
这一时期,日本的结婚率水涨船高,甚至一度达到100%,属于名副其实的“全民皆婚”。相对应的,日本的人口出生率也屡创历史新高,迎来多波“婴儿潮”。

然而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碎裂后,欣欣向荣的人口浪潮便一去不返。
大量国民银行相继破产、大规模公司裁员,一系列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将日本社会拖往始料未及的发展轨迹之上。
在《男女平等雇佣法》的出台之下,女性不再只有成为家庭主妇这一条人生出路,她们拥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与人生选择。

与此同时,伴随着女性渗透社会,日本的生育率逐年下滑,离婚率逐年增高。
日本媒体曾针对单身日本女性进行过采访,询问她们不结婚的理由。得到的答案主要是:担心结婚后会失去自由切断与朋友、家人以及职场的联系。相对应的,日本男性的观点则是:担心结婚后无力支撑家庭。
根据两者不同的回答,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出,在针对“婚姻”这一问题的定位上,日本的男性与女性依然秉承传统的观点。即男性需要承担养家糊口的职责,女性需要专注家庭,扮演贤妻良母,切断外界联系。
这两种两性间相悖的观念相互碰撞,带来的便是恋爱率与结婚率的持续下跌。当“结婚”成为对两方而言,负面效果大于正面收益时,“吃力不讨好”似乎只能成为它唯一的结局。夫妻关系和睦,经济条件较好的尚且能保持婚姻,倘若无力维持,便只能以一纸离婚协议草草收场。

除此之外,日本近年来愈发兴盛的“宅文化”、“躺平文化”,也成为影响结婚率的重要因素。“宅”代表足不出户、断绝大部分社交的封闭状态。
在长期“宅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年轻人越来越不愿将精力投入于现实世界的交际之中,患上“社交恐惧症”。而阻断现实中的社交基本,意味着失去与异性的接触机会,更遑论恋爱结婚。
这种对异性交际存在一定抵触、恐惧心理的现象,在当下的日本男性群体中愈发严重,他们往往将感情寄托于虚拟世界,宁愿陪伴并不存在的“虚拟女友”,也不愿主动追求现实中的女性。
据日本政府最新白皮书披露,在日本20-30岁左右的男性中,有70%没有配偶或者恋人,而有40%的男性甚至没有约会的经验。这些数据背后,隐藏的是当下日本男性在择偶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而大多选择不婚的日本女性,往往并未经历过恋爱或婚姻。她们担忧婚姻会夺走她们所珍视的事物,担忧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而新闻报道上时常出现的家暴、出轨等乱象,又进一步加深了她们对于婚姻的恐惧。
激烈社会竞争背景下,生活尚且难以稳定的日本年轻人群体中,每个人都在为站稳脚跟而活,无暇顾忌约会、寻找对象。即使遇到心动之人,也忌惮于前方的重重阻碍而悻悻然退避。
这或许便是当下的日本社会:男性不愿追求爱情;女性害怕婚姻摧残爱情。
一隅空间内的男女,无形间隔上一层可悲的厚障壁,阻断结识乃至相恋的机缘。这是个人的无奈,更是社会的悲哀。

- 三、 “不婚”社会,路在何方?
日本社会的不婚状况,只是当下世界经济发展浪潮下的一隅缩影,在每一处金钱之手触及的地方,在每一处都市天际线之下闪烁的霓虹灯旁,“婚与不婚”的课题总伴随微风徜徉,敲击着每一个挣扎的灵魂。
诚然,在物欲横流、经济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婚与不婚”早已不是能分辨出孰对孰错的一个问题。在大多数人看来,不婚者只是失败了的“结婚者”,他们被婚姻所淘汰,被迫选择单身。但事实并非如此,将“不婚”与“失败”划上等号,显然是荒谬的。
选择婚姻的人,能够得到另一半灵魂的陪伴,能够收获美满的家庭,体会到为人父母的欣喜。选择不结婚的人,能够体会为自己而活的潇洒自在,经历更多不为家庭所累的精彩。
而相对应的,前者也要承担起家庭的重任,消化生活中繁琐的鸡毛蒜皮小事,接受来自多个方面的压力。后者则要独自面对漫长的余生。
“婚”与“不婚”只是个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分支,也许两条道路上的人会拥有不同的人生轨迹,却不能成为人生成功失败与否的定性选择。

刘震云小说《一句顶一万句》中,老鞋匠因深感孤独而选择结婚,却不料结婚的对象并不适合,两者鲜有共同话题,大多时候只是缄默不语,老鞋匠便感慨“这婚结的不值”。然而随后,他在妻子家的外甥那里找到了共同语言,鞋匠便又说“这婚结的值”。
由此可以看出,婚姻的功效更多地取决于个人主观感受,倘若婚姻只是用以完整人生的工具,便失去它所具有的的意义。
日本演员天海佑希曾表达过自己的“不婚立场”,她说已经习惯了当下孤身一人的生活状态,无法想象有人共度余生的生活是什么样。选择不婚,并不意味着因为恐惧婚姻,而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最贴合自己内心的选择。
在物质社会发达、思想潮流更迭的当下,“不婚”主义本应成为社会伦理框架下颇具探讨意义的问题。但当这一思潮猝不及防地成为主流,甚至严重影响国家未来的发展规划时,如何重审、正视这一理念便显得愈发重要。

为缓解当下“少婚”、“少子”的社会现状,日本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早在1994年,便提供育儿补贴,缓解群众抚养压力。近期,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将增加“分娩补助金”,缓解日本家庭的生育负担。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成立专门解决日本少子化趋势的“儿童家庭厅”,意图尽快出台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
在目前日本适龄青年缺乏恋爱欲望的情况之下,这些举措将对“少子化”起到如何的助推作用,尚且有待商榷。但降低年轻人生活负担、鼓励年轻人进行社会交际,亦不失是一种缓和当下社会问题的手段。
站在人口趋势更迭浪潮上的日本年轻阶层,终将在“婚”与“不婚”的问题上做出抉择。“不恋爱”、“不结婚”的低欲望社会状况之下,正进入超单身社会的日本,未来又该如何书写?
原创文章,作者:add,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wd88wan.com/565559.html